政策利好引導財險“藍海”曙光顯現:百家樂注碼法
百家樂注碼法描述::隨著市場主體的增多,壽險公司正面臨著產品及盈利模式趨同、利率下行背景下資金運用壓力加大等難題。但與此同時,受政策利好引導,財險公司的經營漸趨靈活性,隨著保證險等非車險業務的崛起,高度集中的險種結構亦漸有改善之勢。 嗅覺靈敏的資本已聞風而動,記者從市場一線了解到,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開始轉道申請財險牌照。 雖同為保險行業,但在產品結構與盈利模式上,壽險公司與財險公司存在著很大差異。淺白地來說,目前壽險公司的盈利主要依賴于利差(壽險資金的運用及投資收益),其次才是費差和死差;而財險公司的利潤來源主要依賴于主營業務狀況及經營管理水平。 在這種盈利模式下,財險公司的經營缺乏靈活性。而具有明顯周期性的承保環境,使得財險公司的費用率、賠付率乃至邊際成本高企不下。尤其是主營業務車險,市場主體的增多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車險市場長期存在高出險、高賠付、高傭金的“三高”痼疾,從而削弱了規模經濟帶來的規模效應,一直處于保本經營甚至在一些年度賠本賺吆喝的窘境。 財險公司的盈利模式轉型勢在必行。就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對于非車險業務的扶持政策持續釋放:五部門大力支持發展信用保證保險,投資型財險產品次第開閘放行,政策型農險財政補貼加大,這些“東風”的吹來,被視為打破財險公司險種集中度過高困局的催化劑,是未來財險業的“藍海”市場。 在這些非車險領域率先試水的保險公司,已經嘗到了“利潤率遠高于車險”的甜頭。來自行業內部的數據顯示,雖然信用保證保險發展至今不過數年時間,但保費規模與盈利水平大超預期;而投資型財險產品審批的重新開閘,也使得資金運用在財險公司盈利模式中的分量有所增加。 種種跡象表明,疲于在車險領域的“紅海”廝殺,保證險、投資型財險、責任險、農險等這片藍海讓不少嗅到了商機的財險公司興奮不已。不斷有財險公司聯手P2P等平臺推出保證險,就連大型財險公司也開始迫不及待申請投資型財險業務,在尋求新的保費及利潤來源上,幾乎所有的財險公司都表現出時不我待之勢。 但在這些“紅海”業務保費規模激增的繁榮景象背后,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比如,有市場人士告訴記者,一些保險公司推出的保證險背后,涉及與關聯方的相關合作,有關聯交易之嫌,對于風控的要求不容忽視。“一旦風控沒有把牢,很容易受到關聯方的牽連。” 與此同時,我國《保險法》的即將修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財險市場保費規模的提速。 根據國務院最新發布的《關于修改的決定(征求意見稿)》,財險業的“四倍法則”(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當年自留保險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四倍)將被取消。 這意味著,從明年開始,國內財險公司不需要將超過資本金和公積金總和四倍的保費強制分出給再保險公司,他們的承保保費或將超過自身資本的四倍。 在過去,財險自留保費的杠桿上限(資本的四倍),一直被視為對財險公司的收入增長產生限制作用的政策之一。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這一法則的取消,意味著業務量不再是制約資本的因素,在“償二代”監管體系下,風控越好、資質越好的財險公司,將明顯受益于此,實現保費規模的快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