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轉型升級需要科技支撐:百家樂牌路

時間:2023-11-22 02:15:18 作者:百家樂牌路 熱度:百家樂牌路
百家樂牌路描述::2007-2017年,我國實施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已11年。這期間,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在各家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的積極探索下,我國農業保險高速發展,走過了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走過的道路,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但是,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國農業保險畢竟發展時間較短,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在發展水平和制度科學性方面仍有很大差距,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優化農業保險制度,這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有力支撐。   11年農業保險走過了他國百年路   2007-2017這11年間,我國農業逐漸增多,保險覆蓋面和參保農戶數顯著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持續增強。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2007年的51.8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77.7億元,平均增長率為10.47%;農業保險賠款從29.75億元增長到366.10億元,平均增長率為13.59%;提供的風險保障從1126億元增長到2.8萬億元,平均增長率26.25%;參保農戶從4981萬戶次增長為2.13億戶次,平均增長率5.43%;承保農作物從2.3億畝增加到21億畝,平均增長率為10.38%;農業保險已經覆蓋了所有省份,承保農作物有200多種,玉米、水稻、小麥三大口糧作物承保覆蓋率已經超過70%。2017年,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約179.04億元,撬動風險保障2.8萬億元,杠桿效應達到156.39倍。目前,農業保險在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等方面正在發揮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傳統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面臨重重困境   過去11年,我國農業保險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持續發展面臨一些困境,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有產品難以滿足需求,公司經營難度較大,投保逆選擇顯現,農民不滿理賠結果,精算數據比較匱乏,等等。   產品難以滿足需求。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呈現出“小散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存的“二元化”特征,兩者的生產特征、風險態度和保險需求截然不同。“小散戶”的種植規模比較小,對農業損失呈現出“無所謂”的風險偏好態度,對農業保險的需求是可有可無,但對交保費非常敏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或養殖的規模比較大,對農業損失呈現出“很緊張”的風險厭惡態度,對農業保險的需求比較迫切,愿意承擔較高的保費轉嫁風險。而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產品大多是“低保障廣覆蓋”的成本保險,沒有充分考慮到兩者的需求特點,兩者對產品現狀都很不滿意:“小散戶”對保險不積極,不愿意交保費,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則嫌保障太低“不解渴”。   公司經營難度較大。我國小農戶生產規模小,分布比較分散,監管機構對保險公司要求的“承保到戶、定損到戶、理賠到戶”的規定實際上很難做到,即使做到,成本也非常高。有公司測算過,保險公司向農戶收3.5元的自負保費,需要花費的成本是5.3元。傳統的以地塊為投保單位的產量損失保險,完全依靠人工承保、查勘和理賠,不僅運行成本極高,而且難以實現精準操作,容易引發農戶不滿甚至上訪事件。   投保逆選擇顯現。基于產量損失進行理賠的傳統農業保險產品,積極開展防災防損、精耕細作、生產自救的“勤快人”和“好地”因損失程度較低、達不到理賠閾值而得不到賠償,棄耕管理的“懶人”和“次地”反而因損失程度較大而得到賠償。因此,農民只熱衷投保“次地”,不投保“好地”,存在投保逆選擇,與農業保險的初衷相背離。   農民不滿理賠結果。中國農民具有明顯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攀比心理,認為“天災面前,人人平等”。同樣的天氣變化,對由于防災防損、精耕細作、生產自救等生產活動不同造成的產量差異導致的理賠差異,多數農民無法接受,容易出現上訪等群體事件。   科技和大數據支撐的天氣指數保險或許是未來發展趨勢   近些年,很多公司都在積極研發和試點天氣指數保險。相比而言,中農陽光數據公司開發的北方玉米降水指數保險,由于有3S(RS衛星遙感、GIS地理信息、GPS全球定位)技術和大數據支撐,解決了傳統農業保險面臨的很多困境,也降低了天氣指數保險的基差風險,如果能大面積試點推廣,或許能對我國農業保險經營模式產生顛覆性的革命。   公平性:以客觀的天氣指數作為理賠閾值,減少了和逆選擇。該產品用綜合考慮土壤、植物和氣象因素的作物水分虧缺指數計算旱級,以最大降水重現期閾值作為降水過量觸發值,只要這兩個指數達到理賠閾值,就啟動整村賠償程序,與農戶個體的產量損失無關。賠償條件客觀,公開,透明,能夠減少農戶和保險公司之間該不該賠,賠多賠少的諸多糾紛和矛盾。同時,只要某村的降水指數達到理賠閾值,就整村賠償,各農戶的賠償程度相同,積極鼓勵“好地”投保,降低了逆選擇,同時也減少了同一村中各個農戶賠償標準不一致而引發的攀比矛盾。   精準性:利用3S技術和大數據支撐,提高了農業保險管理的精準性。中農陽光數據公司基于3S技術,結合物聯網、氣象監測、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自主研發了“天地眼”智能感知與精準監測技術(以下簡稱“天地眼”技術),實現對農田地塊的智能識別與精準測量;利用遙感數據、氣象數據、生產數據和土地數據等,建成“天地庫”農業基礎數據網(以下簡稱“天地庫”數據網),實現農田地塊全網式、全方位的覆蓋;費率精算根據玉米各生長階段的需水量和實際降水量虧缺情況及對產量的影響建立趨勢性模型進行,繞開了產量保險和收入保險費率厘定所面臨的產量和價格等數據瓶頸;運用57年氣象大數據對玉米每個生長階段的風險進行精準測算和控制;根據每個縣區的不同氣象和作物生長特征進行差異化費率厘定和風險測算;提高氣象監測技術,氣象監測數據范圍控制在3公里以內,村級投保,村級理賠,較好地解決了一般天氣指數保險所面臨的基差風險問題。   高效性:在產品研發、承保、理賠全流程中充分利用3S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大幅提高了經營效率,降低了經營成本。中農陽光數據公司該公司針對傳統農業保險產品研發速度慢、承保理賠成本高等問題,充分利用公司的“天地庫”數據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了“天慧”氣象指數保險產品智能化設計及經營管理綜合服務平臺,提供數據支撐、產品精算和智能化經營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務,加快了產品研發的速度,提高了承保、理賠全流程的智能化程度,降低了保險公司業務網絡和農業保險專門人才的配置要求,大幅度提高農業保險經營管理效率的同時,全面降低了經營管理成本。   多層性:天氣指數保險也可以設計為多層次保障水平,滿足“小散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差異化需求。農業保險轉型升級,需要針對“小散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同的生產特點、風險偏好態度及農業保險需求特征,設計保障水平不同的、多層次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以滿足他們截然不同的農業保險需求。2018年2月4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在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中實現多層次保障水平的思路為:一是設計國家補貼全部保費的、低保障水平的普惠性天氣指數保險(類似美國的CAT),為重要農作物的所有生產者提供最基本的風險保障,既實現了鼓勵農業生產者積極種糧的糧食安全目標,也解決了保險公司向“小散戶”收取小額保費的高額成本問題;二是允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購買多份天氣指數保險以提高保障水平,上限可以達到近五年的平均收入,對于在基本保障之上追加購買的指數保險,國家也可以根據財力情況進行保費補貼,但是補貼的比例自然會低些。   趨勢性:天氣指數保險或許比收入保險更符合未來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趨勢。目前,農業保險理論和實務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我國農業保險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收入保險,原因有二:一是收入保險能夠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高的保障水平;二是美國大量使用收入保險作為支農政策工具;三是收入保險符合WTO“綠箱政策”。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雖然收入保險是美國最重要的農業保險產品,但可能并不適合我國國情,因為我國缺乏美國農場常年積累的、精確的產量數據和價格數據,容易造成收入保險費率精算不準,容易誘發系統性的超賠風險。按照WTO《農業協定》的規定,與特定作物、產量掛鉤的收入保險不能列為“綠箱政策”,屬于“黃箱政策”,而與特定作物、產量不掛鉤的天氣指數保險則屬于“綠箱政策”。因此,既然我國缺乏發展收入保險的數據基礎,不是所有的收入保險都符合“綠箱政策”要求,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生搬硬套美國的經驗發展收入保險,而是直接發展符合WTO“綠箱政策”要求的指數保險。另外,還可以探索利用天氣指數保險改革我國的農業救災管理體制,近兩年黑龍江省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一些探索。   精算數據比較匱乏。目前廣泛存在的產量損失保險及少量試點的收入保險,都面臨農業歷史產量數據和價格數據不充分或不準確的問題,導致保險產品的費率厘定不精準,存在較大的數據風險。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農業保險轉型升級需要科技支撐-百家樂牌路】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